揭秘日本新創 Gaudiy 創辦人石川裕也,與其靠網路人脈網絡崛起的傳奇故事

Photo of author

By 吹著魔笛的浮士德

BandaiNamco, SONY, WEB3, 區塊鏈, 焦點人物

image 521

近日,日本 Sony 集團與 Bandai Namco 控股對日本新創 Gaudiy 進行了鉅額投資,讓這家公司再次受到關注。除了各大新聞媒體的報導以外,就連 曼報 Manny’s Newsletter 也寫了一篇宏文進行分析。然而,比起投資本身,Gaudiy 及其年僅 26 歲的創辦人石川裕也,背後其實藏著一段結合早期創業經驗、對區塊鏈的敏銳嗅覺,以及強大網路人脈資源編織而成的傳奇故事。

這家外人看來「如迷霧一般」的公司,究竟是如何從無到有,並吸引到日本兩大娛樂巨頭的青睞? 本文將深入解構這個引人好奇的崛起之路。

神秘的 Gaudiy

image 520

在此針對 曼報 Manny’s Newsletter 談及「日本 Sony 集團與 Bandai Namco 控股集團(BNHD)聯手投資了日本的區塊鏈暨 AI 新創 Gaudiy 100 億日圓」乙事所做下的筆記,提供一些補充資訊供各位參考。

首先,Gaudiy 是一家怎樣的公司呢?至少就公開資訊來說,我覺得如迷霧一般。
​󠀠
創辦人是今年 26 歲的石川裕也,最常見的介紹就是:「19 歲時成功創立了一間 AI 公司並成功賣掉。2017 年首次接觸區塊鏈,隔年(2018)就創立了 Gaudiy。」
 󠀠
~不過,可能搜尋不夠久,所以找不到一個具體的 Fanlink 產品可以使用。可能的解釋是它是一個技術、不是一個平台,所以找不到冠名 Fanlink 的產品,也沒有叫做 Fanlink 的平台。

曼報 Manny’s Newsletter

早期服務

Gaudiy 在 2025 年的主營業務有「Gaudyi Fanlink」、「Finalcial Labs」、「MAL」,其中「Gaudyi Fanlink」可以將其視為論壇的架設與維運服務。

image 519

Gaudiy 創立初期業務比較雜一點,主要圍繞在「區塊鏈」的早期應用上。
 󠀠
最初的客戶是驪住集團,為它們研究「區塊鏈與虛擬貨幣激勵制度如何應用於智慧家庭、未來住宅領域」
󠀠
接著在 Zilliqa 上推出「Trust Economy Bonding Curves」服務,簡言之就是一項能依據 TOKEN 發行量自動調整價格,且依據用戶信用分數調整手續費的虛擬貨幣服務。
󠀠
這項服務的推出,個人推測主導者不是石川裕也(之後再說明),此專案最後更新日也停在 2019 年,相關資料已被陸續刪除。
 󠀠
同年與 SEPTENI HOLDINGS 旗下 Comicsmart 共同開發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電子書服務,旨在解決傳統電子書籍的限制,透過以太坊讓用戶真正「擁有」電子書籍。
 󠀠
這確實是區塊鏈剛問世時的顯學,那段時間每個人都在吵著:「你真的擁有遊戲虛寶嗎?」、「你買的電子書真的是你的嗎?」
 󠀠
不過這項合作的推動基本上應該也不是由石川裕也主導,所以後來也沒繼續發展了。

中期服務

接下來 Gaudiy 的主業務就以區塊鏈社群服務「Fanlink」為主了。
 󠀠
「Fanlink」應該是 Gaudiy 成立初期的收入來源,撇除區塊鏈等複雜的名詞與夢想不提,總之就是「專用社群論壇架設」服務。

image 513

最早的用戶應該是 SONY MUSIC,他們在 2020 年 6 月委託 Gaudiy 開發與維運《22/7 音楽の時間》的官方社群

image 514

之後在 10 月為集英社的《約定的夢幻島》架設官方社群。
 󠀠
同樣模板的社群還包括了萬代南夢宮的「BUILDERS NOTE」、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的《トワツガイ(恆久之絆)》。
 󠀠
之後又在 2022 年為 Sony Music 的虛擬主播計劃「VEE」建立官方社群(Fanlink)。
 󠀠
這些社群的特性就是設有「商店」,從初期的規劃來看,應該是想要為這些 IP 導入區塊鏈+虛擬貨幣技術,讓用戶可以購買虛擬資產並上鏈保存。

image 512
image 511

但從 2025 現況來看,這些商店都改成「任務制」,也就是像 4Gamers 與遊戲大亂鬥那樣,每日登入參與討論就可以領到代幣去購買虛寶。
 󠀠
至於為什麼最終選擇不上鏈或不套幣,我想各位有實際上玩過 Opensea 等 NFT 服務的人應該很清楚。

正式服務

在為 SONY MUSIC 與集英社開發了社群以後,同年底 Gaydiy 就拿到了 GREE 旗下創投資金 STRIVE 的投資。
 󠀠
這時 Gaudiy 的主營業務轉型為「以線上線下活動為主,結合用戶 UGC ,活用區塊鏈技術的綜合娛樂(漫畫、電子書、影片、音樂、串流)服務供應者」
 󠀠
旨在將分散於各平台(論壇)的 IP 討論反轉為以「IP」為核心的綜合娛樂論壇。

image 516
image 515

而同年還有個關鍵人物跟投,那就是 Gumi 創辦人國光宏尚。
󠀠
此後 Gaudiy 的營運主軸在 2021 年開始轉變為以遊戲 + 漫畫 + NFT為主。在這一年他們與集英社、Comic Smart、MYNET Games 等 IP 公司有較深入的合作。
 󠀠
2022 年與萬代南夢宮合作推出電音部的 NFT,協助大日本印刷導入區塊鏈服務,與京都的ゆめみ合作推出各種 NFT 客製化開發服務。
 󠀠
而 2023 年開始 Gaudiy 就正式切入與三菱 UFJ 的 Web3 錢包以及萬代南夢宮的元宇宙服務了。
 󠀠
🔳 富貴要人幫
 󠀠
Gaudiy 的敘事十分統一,無論是官網、新聞稿還是公司的介紹 Deck,總是不厭其煩地如此強調創辦人石川裕也:
 󠀠
「19 歲時成功創立了一間 AI 公司並成功賣掉。2017 年首次接觸區塊鏈,隔年(2018)就創立了 Gaudiy。」
󠀠
其實 Gaudiy 直到 2018 年底都還只是 2 人公司,其中另一位共同創辦人名為後藤卓哉。

image 517

後藤卓哉在 2017 年畢業於慶應大學計量經濟學系,雖然石川裕也稱 Gaudiy 創立於 2018 年,但後藤卓哉表示自己從 2017 年 5 月就開始擔任 CTO。
󠀠
1994 年 – 石川裕也於東京出生
2012 年 – 成立 AI 新創公司並售出(不可考)
2017 年 – 在幾位好朋友的影響下接觸區塊鏈,擔任每日新聞的技術顧問
2018 年 5 月 – 與後藤卓哉共同創立 Gaudiy
2019 年 – 擔任 LINE Pay 區塊鏈技術顧問
2020 年 6 月 – 發表論文「A Two-stage ascending auction protocol for digital goods」
2022 年 8 月 – 擔任萬代南夢宮鋼彈元宇宙技術顧問

 󠀠
在 Gaudiy 的敘事結構中,有幾位人物與事件在後期就比較少被提及了。
 󠀠
2020 年 6 月,石川裕也經常提到的那篇論文,其實是由慶應大學經濟學系坂井豊貴、共同創辦人後藤卓哉所共同完成。

image 518

基於論文也不太可能隨便讓人掛名上去,但如果是慶應大學畢業,也不太可能完全迴避不談此事。
 󠀠
所以個人推估石川裕也可能原本也就讀於慶應大學,但是將早期創業的公司賣掉以後有了一筆資金,加上對區塊鏈產生了興趣,決定輟學專心再次創業。

慶應大學幫

這也合理說明了為何驪住集團會是 Gaudiy 的第一個客戶。
 󠀠
因為驪住集團的行銷與品牌戰略總經理也是慶應大學計量經濟學系畢業的。
󠀠
基於這樣的緣由,Gaudiy 方面:
󠀠
2019 年 8 月

  1. 與驪住集團合作
  2. 邀請慶應大學經濟學系坂井豊貴擔任經濟設計顧問
  3. 邀請《青之蘆葦》原案上野直彦擔任企業故事總監
  4. 設計「Trust Economy Bonding Curves」

團隊在這一年在教授坂井豊貴與上野直彥的協助下,正在全力設計新的交易模型。
󠀠
接著在 2020 年 2 月發表全新的區塊鏈競拍理論。
 󠀠
個人推測,透過上野直彥的關係與 Comic Smart 合作後,利用 Comic Smart 的電子書籍資源得以實作全新的區塊鏈拍賣方式,並進而在 2020 年 7 月正式發表論文。
 󠀠
這篇論文剛問世的時候,新聞稿的主角是坂井豊貴,內文寫著以 Comic Smart 旗下平台「GANMA!」漫畫作品作品拍賣為實證所發表的論文。
 󠀠
(當然,如同前面另一個專案一樣,此次合作的相關資訊也被刪除了)
 󠀠󠀠
與此同時,坂井豊貴教授也是波卡平行鏈 Stake Technologies (Astar Network) 的早期天使投資人,該公司後來與博報堂一同成立合資 Web3 企業。
 󠀠
而 Gumi Cryptos Capital 也是 Stake Technologies 的投資方,因此也可能透過坂井豊貴教授的引介,讓創辦人國光宏尚成為 Gaudiy 的早期投資者,進而將它們帶進遊戲產業。

小結

image 522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
 󠀠
Gaudiy 的創始成員高機率皆來自慶應大學,而主要經濟顧問是在區塊鏈及產業界有著相當高名望的坂井豊貴教授,在 ACGN 領域有國光宏尚與上野直彥等人參與,早期客戶又是 SONY MUSIC。
 󠀠
因此,即使 Gaydiy 的主營項目可能有點讓人像在霧裡看花,但有著強大的產學人脈連結,加上石川裕也本身對產業變遷的敏銳度,能持續拿到投資應該還是有著真本事的。
 󠀠
順道一提,共同創辦人後藤卓哉在 2022 年另起爐灶。
 󠀠
所以我想這也是石川裕也後來敘事趨於統一的原因,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重點是未來的步伐該如何邁進。

參考資料


吹著魔笛的浮士德
遊戲產業觀察評論家、親子成長的初心者、10 級 Google 地圖嚮導
合作與新聞投稿:[email protected]

追蹤 Instagram:https://lihi3.cc/vlzV5
追蹤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9856ga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