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觀點》網易裁撤美國西雅圖團隊的羅生門

Photo of author

By 客座編輯

AI觀點

《漫威爭鋒》到底在美國團隊裁撤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關於網易裁撤事件當中,「到底誰說的是對的」,我猜一般大眾都想搞清楚Thaddeus Sasser說他被裁了這件事,到底是他的說法準確,還是網易官方的回應更可信,對吧?讓我把這兩邊的說法梳理一下,然後我們一起看看誰的版本更站得住腳。

image 43

相關閱讀:
網易調整遊戲投資策略 丁磊加強控管聚焦高獲利項目

先從Thaddeus Sasser的說法開始。他在LinkedIn上說得很清楚:「我那出色又有才華的團隊剛幫網易打造了一個非常成功的新IP《漫威爭鋒》,結果我們被裁了!」他的語氣很直接,帶著點困惑和無奈,感覺像是親身經歷這件事的人在發聲。

他還提到想幫被裁的團隊成員找新工作,這說明他不僅自己受到影響,還很確定他的團隊也一起被裁了。

另一個被裁的關卡設計師Jack Burrows也在LinkedIn上證實自己被裁,說得很乾脆:「剛從網易的《漫威爭鋒》工作被裁掉,真是躲不過這一腳。」

這兩個人的說法互相呼應,具體到個人經歷,聽起來很真實。

再來看網易的官方回應。他們在給媒體的聲明中說:「我們最近因為組織原因調整了《漫威爭鋒》的開發團隊結構,以優化開發效率。這導致西雅圖的一個設計團隊被縮減,但這只是全球設計團隊的一小部分。」

他們還強調核心開發團隊在中國廣州,由陳廣雲(Guangyun Chen)領導,會繼續全力投入遊戲開發。

這說法聽起來很官方,試圖淡化影響,說裁員只是小調整,不是什麼大事。網易沒直接否認Sasser被裁,但也沒明確承認,只是說「西雅圖的設計團隊」被裁了。

那麼,誰說的更對呢?我覺得這不是非黑即白的問題,而是視角不同。Sasser的說法是個人的、他確實被裁了,他帶的西雅圖小團隊也確實被裁了,這點跟網易的聲明不矛盾。

網易承認裁了西雅圖的設計團隊,而Sasser就是這個團隊的一員。後來有報導說,這次裁員只影響了6個人,包括Sasser和幾個關卡設計師,規模確實不大,跟網易說的「一小部分」吻合。但對Sasser來說,他是直接受害者,他的整個工作世界被打亂了,所以他會覺得這是個大事件,語氣裡的那種「這行業真怪」也反映了他的真實感受。

不過,網易的說法也有漏洞。他們說這是為了「優化效率」,但沒解釋為什麼一款剛推出就爆紅、玩家超200萬、首月收入據說超過1億美元的遊戲,需要在這時候裁掉一個成功團隊。這邏輯有點奇怪,尤其Sasser的團隊顯然有貢獻——他提到他們負責關卡設計和遊戲機制,這可是遊戲體驗的核心部分。

網易還說會「投入更多資源」到遊戲,但又裁人,這說法聽起來更像是公關話術,想安撫玩家而不是真的澄清原因。

綜合來看,Sasser 說的是他自己的真實經歷,沒理由懷疑他撒謊,他被裁是事實。網易的回應則更像是在控制場面,承認裁員但把影響說得很小,試圖讓大家覺得遊戲不會受影響。兩個說法都有真話,但Sasser的更直白,網易的則藏著些沒說透的東西。

你要是問我信誰,我會說Sasser的個人經歷更可信,但網易說裁員規模不大這點應該也沒錯。

問題是,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答案還是沒人講清楚。

至於有些人提到有些網友認為Thaddeus Sasser只是外包團隊的一員,合約沒續約而已,所以問題不大。這的確是網路上流傳的一種說法,尤其在像X這樣的平台上,有人試圖用這個角度來解釋裁員事件,淡化它的影響。

如果試著分析一下這個說法的可信度,以及它跟現有事實的吻合程度。

首先,這個「外包團隊沒續約」的說法有一定的根據,但也不完全站得住腳。Sasser在LinkedIn上說的是:「我的團隊剛幫網易打造了一個超成功的《漫威爭鋒》,然後我們被裁了。」他用的詞是「laid off」(裁員),而不是「合約到期」或「沒續約」。

如果是外包團隊的合約自然結束,通常不會用這種語氣,也不會有那麼強的意外和失落感。同樣被裁的關卡設計師Jack Burrows也說自己「被裁」(got laid off),語氣跟Sasser一致,這暗示他們的離開不是計劃中的合約結束,而是突然的決定。

再看網易的官方說法,他們提到「因組織原因調整了開發團隊結構,西雅圖的設計團隊被縮減」,但沒說這是外包團隊,也沒提合約問題。

如果真是外包團隊沒續約,網易大可以直接說「這是外包合約的正常結束」,這樣既清楚又能避免爭議。但他們的聲明故意模糊,只說是「結構調整」,這反而讓人覺得裁員是有意為之,而不是單純的合約到期。

不過,網友說的「外包團隊」也不是完全沒道理。根據一些遊戲行業的報導,像《漫威爭鋒》這樣的項目,網易可能確實在美國僱了小型團隊來補充開發,比如關卡設計或美術支持,這種團隊有時是以短期合約形式存在。

Sasser的西雅圖團隊據說只有6個人,規模很小,跟傳統的「核心開發團隊」比起來,更像是一個支援單位。有業界人士在X上猜測,這支團隊可能是在遊戲上線前負責某些特定任務,上線後任務結束,網易就沒打算續約。但問題是,Sasser自稱是「遊戲總監」(Game Director),這個頭銜通常不會給外包人員,而是內部高層,這跟「外包說」有點矛盾。

再來看事實的另一面:《漫威爭鋒》的社群經理曾在X上澄清,遊戲只有一位總監,就是陳廣雲(Guangyun Chen),暗示Sasser的「總監」頭銜可能被誇大了。如果Sasser只是個管理外包團隊的角色,他的裁員就不會影響遊戲的核心開發,這也支持了網友說的「問題不大」。而且,遊戲上線後玩家數超過200萬,收入據說破億,網易不可能在這時候動核心團隊,所以裁掉一個小規模的美國支援團隊確實合理。

那到底誰對呢?真相可能是中間值:Sasser的團隊很可能有外包性質,合約可能有一定的期限,但網易選擇在遊戲成功後立刻終止合作,而不是續約或轉正,這讓Sasser他們覺得是「被裁」而不是「合約到期」。

對網易來說,這是成本控制或策略調整,影響不大;但對Sasser來說,他投入了一款爆款遊戲卻突然失業,當然會覺得不公平。網友說的「外包沒續約」可能是事情的一部分,但Sasser的經歷證明,這過程並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或自然。


吹著魔笛的浮士德
遊戲產業觀察評論家、親子成長的初心者、10 級 Google 地圖嚮導
合作與新聞投稿:[email protected]

追蹤 Instagram:https://lihi3.cc/vlzV5
追蹤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9856ga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