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IGHT 參展避雷指南:如果有下次,我還能怎樣做的更好呢?

Photo of author

By 吹著魔笛的浮士德

經驗分享, 電玩展

image 14 17

2024 年的 G-EIGHT 順利落幕,個人第一屆是以單純的吃瓜民眾身份參與、第二屆是大型商業攤的總經理、第三屆則是以日文翻譯的身份在現場幫朋友接待一些海外友人,順便介紹一些業界夥伴互相認識,希望能幫助大家在業界能有更多的交流以激盪出新的火花。

個人從 2014 年參加 Secutech 開始,之後歷戰台北電玩展、CWT、Computex 以及海外的Tokyo Retail Tech 、杭州雲棲小鎮、貴州 Bigdata EXPO 等展會,參與了策展、站展、顧展、撤展、純看展等環節,在此分享一些小小經驗給預計明年還想參加各種展會的朋友們。

鑑於 G-EIGHT 是屬於玩家與開發者交流的盛會,因此盡量不提太有銅臭味的事,畢竟有些人可能只是希望與玩家開心地交流而已。

■ 特殊 NPC 出現,如何把握商業合作的機會?

2023 年的 G8 活動中,有幾位非遊戲業的夥伴進場,請我陪著一起看看有沒有合適的 IP 可以共同推出一些衍生性的作品。

今年則也有不少海內外的發行商友人進場,想要尋找有潛力的產品標的來合作。

不過如同飛鳥涼不涼先前的心得所提到,大部分的獨立遊戲工作室,可能都會專注於玩家遊玩時的體驗,加上人力有限,比較難以周全地關懷到攤位周邊的所有人。

因此這一些潛在投資者、合作對象,往往只是在人群中湊上去看一眼遊戲畫面,拿起手機拍照之後就默默地離開了。

如果把這個過程想像成「夢幻西餐廳」的話,就像是某些特殊外觀 NPC 會以很快的步調排進店門口的隊列裡,如果能及時邀請進店內,就能觸發特別事件。但他們的駐留時間通常只有 15~60 秒左右,一但錯過,就會直接離開。

這兩年出現過的特殊 NPC 包括:大型國際發行商的高階主管、人氣實況主(蝦愛橘子、萊斯、赤鬼…etc)、知名 Youtuber(BK導演、低分少年…etc)、KOL(呱吉、3Q、中指通…etc)影視產業高階主管、天使投資人、海外媒體主編、電商與週邊生產商主管、海外獨立開發者等等

在人力有限(或不足)的情況下,有以下幾點建議

– 與體驗玩家交流的過程中,目光隨時環視展區四週的人流

– 如果有眼神交會,可以遞上自己作品的 DM、小卡、名片

– 特殊 NPC 如果想交流,通常會趁這時多問兩句

– 在兼顧玩家體驗的情況下,如果對方有意多聊,可以請對方稍候或是另約時間

– 如果暫離攤位,記得將自己的聯絡方式與產品資料放在最顯眼且隨手可拿之處

以 G-EIGHT 的調性,必然是以玩家的體驗為最優位,但有時在遞上卡片的瞬間就能給彼此留下一個未來深入交流的機會。

■ 體驗時間該如何設定?10分、20分、30分還是不限時?

即使自己對於商業合作沒有興趣,純粹希望讓玩家可以盡興體驗交流,也可以適度地關懷到「集卡型」玩家的心情。

對於一些目標是收集全部展區卡片的人們來說,試玩時間較長、排隊人龍也長的展區顯然難度就比較高。

去年因為赤鬼與鐵牛走進自己負責的展區,結果某兩款遊戲排隊排上近 50 人左右,如果不調整試玩時間的話,可能到閉展為止都無法消化人流,可能會進而引起反效果。

所以在與主辦及遊戲負責人溝通後就機動性地做了調整。

一樣,以「夢幻西餐廳」來思考的話,雖然人氣與評價提升是好事,但並不是每一位客人都可以無限地等候下去的,如何以合理的方式讓更多有興趣的人能體驗到遊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標。

個人會建議

– 視情況判斷是否應該要調整規則或體驗時間以消化人流

– 除了試玩機以外,也透過影片、多螢幕方式讓排隊的人也能得到樂趣(節奏魔女就不錯)

– 有疑惑時可多多與主辦單位溝通(避免違反規章)

■ 其他人是怎麼看見我的攤位的?試著切換視角

參展很忙,除了腰痠背痛、膝蓋爆炸、足底筋膜炎以外,一忙起來可能連吃便當或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但正因為忙碌,就更容易產生許多盲點。

從其他特殊 NPC & 玩家的眼中,我目前的展區是什麼樣的氛圍呢?

個人建議可以偶爾撥出一點空檔,站在人潮中以第三者的角度看看自己的攤位現況。

– 是否有太多人排隊了?

– 是否有人想試玩但不敢坐下來?

– 我的主視覺夠清楚嗎?有被遮蔽嗎?

– 如果有人想拿我的名片,他找的到嗎?

– 如果有人想找攤位負責人,他認的出是我嗎?

– 我如果暫離休息的話,這個展區會變怎樣呢?

– 大家停下來的時候,目光都在看著哪裡?

– 體驗完遊戲的人們,臉上是什麼樣的表情呢?

適時地抽離五到十分鐘,看看動線,看看流動的氛圍,可能會有意外的收穫也不一定。

■ 如果我是 I 人怎麼辦?我不敢和玩家以外的人說話

有些人可能覺得接待玩家就已經夠令人緊張了,和其他人換名片時根本不知道要說什麼話,更別提主動去介紹自己的遊戲了。

那麼或許可以參考 ARCHETYPE BLUE(阿奇泰寶)的作法,雖然我覺得有點怪,但不管如何我確實是點開它的 Steam 頁面把遊戲給加入心願清單了。

本作由 Codename Bom 開發,活動最終日的下午,一位韓國人在攤位附近拿著一張 A4 紙與一支手機,在與某位總經理洽談的過程中,我的目光突然被他手上那張紙給吸引。

忍不住湊過去看了一下,他在紙上寫著對主辦單位及台灣玩家熱情的感謝,最後寫道如果可以的話請掃 QR CODE 給他一點支持。

他從頭到尾一語不發,只是面帶微笑看著我。

掃了掃條碼,我拿起手機給他看,他還我一個大大的微笑。

雖然一句話都沒說到,但似乎也就莫名奇妙地多了一位玩家(?)

雖然奇怪,但這確實也是一種方法。

以前總覺得分享這些資訊是在強者面前班門弄斧,不過太太最近老是唸著說都快 40 歲了,人生也不知道還能活多久,你以前的工作經驗有什麼想分享的就趕快寫一寫。

總之,以上是一些小小的建議提供給明年預計還想參展的夥伴們,有任何疑問都可以交流討論。

當然,如果你需要商務協助或遊戲推廣服務的話,歡迎找我(?

本文由「吹著魔笛的浮士德」粉絲專頁授權
原文作者:吹著魔笛的浮士德


吹著魔笛的浮士德
遊戲產業觀察評論家、親子成長的初心者、10 級 Google 地圖嚮導
合作與新聞投稿:[email protected]

追蹤 Instagram:https://lihi3.cc/vlzV5
追蹤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9856ga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