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plexity Deep Research 功能免費開放
AI 搜尋引擎 Perplexity 宣布開放其 Deep Research 功能予免費用戶使用。此功能採用「推論驅動型研究」機制,不同於傳統搜尋引擎的關鍵字匹配,Deep Research 會分析初次搜尋結果,識別資訊缺口,並自動生成後續查詢,實現多層次資訊探索。
免費方案每日限 5 次查詢,但每次查詢深度不受限制。系統平均需時 3 分鐘處理一次查詢,可分析超過 3,000 個資訊來源,涵蓋學術論文、政府統計及企業財報等高可信度資料。付費方案則提供每日 500 次查詢額度。
YouTube Shorts 整合 Veo 2 影片生成技術
Google DeepMind 開發的最新影片生成模型「Veo 2」已整合至 YouTube Shorts 平台。用戶可透過 Dream Screen 功能,利用文字提示生成新片段,無縫融入影片敘事中。
此功能目前僅向美國、加拿大、澳洲及紐西蘭用戶開放,未來將擴展至其他地區。為標示 AI 生成內容,系統採用 DeepMind 的 SynthID 工具,為生成影片添加浮水印及標籤。
ai-gradio 簡化 AI 應用開發
ai-gradio 是一個基於 Gradio 構建的 Python 套件,讓開發者能輕鬆創建運用各種 AI 服務 API 的機器學習應用。該工具提供統一介面,支援多種 AI 模型和服務。
PoreFX 提升 3D 人物皮膚質感
PoreFX 是運行於 Houdini 3DCG 製作軟體上的工具,由 Fareed Nagy 開發,專為打造超寫實數位角色皮膚效果而設計。該工具利用現有演算法,程序性生成毛孔、皺紋等微細肌理細節,大幅提升數位角色真實感。
這是一種基於預設規則與演算法的程序性生成工具,而非生成式 AI 技術,但其生成的皮膚質感極為逼真,被高端 CG 製作廣泛採用。
OmniParser-v2.0 螢幕解析工具
微軟開發的 OmniParser-v2.0 能將用戶介面截圖轉換為結構化數據,旨在強化大型語言模型驅動的 UI 代理效能。
RigAnything 革新 3D 角色骨架設定
RigAnything 技術實現無需模板的 3D 模型自動骨架設定。該系統利用自迴歸變形器模型,快速靈活地為各種形狀的 3D 模型配置骨架,大幅提升動畫製作效率。
其他亮點技術
- MuJoCo:Google DeepMind 開發的通用物理引擎,適用於機器人技術、生物力學等需精確模擬關節結構的領域。
- Ray2:LumaLabs AI 的新型圖像轉影片模型,呈現極為自然的轉換效果。
- Unitree G1 機器人:升級演算法使 G1 能學習各種舞蹈動作。
- D-Wave Advantage 量子電腦:D-Wave 宣布推出現場安裝版量子電腦系統,擁有 5,000 以上量子位元,專為研究機構、學術單位及政府機關設計。
參考資料
—
吹著魔笛的浮士德
遊戲產業觀察評論家、親子成長的初心者、10 級 Google 地圖嚮導
合作與新聞投稿:[email protected]
追蹤 Instagram:https://lihi3.cc/vlzV5
追蹤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9856games